`

筑墙——只需一点点安全常识就能阻止网络犯罪

 
阅读更多

筑墙——只需一点点安全常识就能阻止网络犯罪国内第一本写给普通网民的安全科普读物

 

 


李铁军 编  

 

ISBN 978-7-121-21909-2

 

20141月出版

 

定价:39.00

 

160

 

16

 

编辑推荐

 

使用了安全软件上网就安全吗?

 

免费WiFi,能不能用?

 

网上银行有没有安全隐患?

 

手机支付是否可行?

 

你的手机有没有被监听?

 

ROOT ?越狱?有必要吗?

 

二维码真的一扫就中毒吗?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疑问,那本书就适合你!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网民的信息安全科普读物。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以CIH、熊猫烧香为代表的破坏型病毒已销声匿迹。不法分子以木马、后门、钓鱼网站为武器,对普通网民实施电子犯罪,其后果比破坏计算机系统还要严重。

 

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高度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北约军队在千里之外打击只拥有传统力量的战术目标。伊朗核工厂被震网病毒打击,造成严重破坏后,连报复目标在哪儿都找不到。这是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攻防严重不对称,攻方完全掌握主动权,被攻击者毫无抵抗能力。

 

现在,是由主要上网设备的电脑向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过渡的时期,上网早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而普通网民由于信息安全常识匮乏,在不法分子实施的网络犯罪中毫无抵抗能力,正在沦为待宰羔羊。这本小册子通过案例解释了基本的信息安全常识,网民只需提高一点点安全常识,就能防止在网络犯罪中成为受害者。

 

目录

 

1 不懂安全的人上网多久会沦陷 /1

 

2 可怕的电脑摄像头 /9

 

3 屠龙刀不见了 /15

 

4 生活将不再美好——吓死人的 PPT/21

 

5 密码疑云 /25

 

6 免费WiFi,你敢用吗? /33

 

7 厌恶排队,把银行柜台搬回家 /39

 

8 网购达人是怎样炼成的 /51

 

9 先生,有你的包裹 /63

 

10 最爱你的人伤你却最深 /69

 

11 拜托,只想早点回家 /77

 

12 智能手机需要安全软件吗 /85

 

13 关于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 /95

 

14 无线路由器与安全 /105

 

15 没文化的小偷惨了 /111

 

16 微信支付与代打飞机 /119

 

17 小游戏也有大阴谋 /125

 

18手机后门对你了如指掌 /131

 

19 ROOT?越狱?有必要吗 /139

 

20二维码真的一扫就中毒吗 /145

 

精彩节摘

 

不懂安全的人上网多久会沦陷

 

曾经有个朋友在微博上问:“不懂安全的人上网多久会沦陷?”,网友的回复五花八门,有人说,可能要一天。也有人说,这要看这个人上网做什么,也许只需要几分钟,这台电脑就不再属于他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看看普通网民的电脑有什么情况吧。

 

一台崭新的电脑系统大概来自这几种不同渠道:第一类渠道是电脑城或网上电子商城购买的品牌机或笔记本电脑,新买的电脑已经预装了 Windows 7、Windows 8;第二类渠道是在朋友或电脑城装机商的帮助下购买的兼容机,预装了盗版的 Windows系统(操作系统可能是 Win XP、Win 7、Win 8 的任一版本);第三类是其他情况,比如公司的 IT 部门统一配置的系统,或者,一些比较懂系统管理的网民自己 DIY 配置的电脑系统。

 

在这些电脑上除了预装的 Windows,一些最常用的软件,比如聊天工具、办公软件、下载工具、视频播放软件等也多半预装在里面。在春节放假去亲戚朋友家看到,每个家庭都会用电脑上网看电影、聊天、打游戏。这些电脑几乎 7×24 小时连接在互联网上,不联网独立运行的电脑一台也没有看到。

 

由于这些电脑只要打开电源就时刻连接在互联网上,在搞网络安全的人看来,这些电脑就存在被不明攻击者入侵的可能。这些电脑非常容易被入侵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使用了盗版的 Windows 系统。

 

不久前,看到过一个有争议的资料,国外某些研究机构报告说,中国软件行业盗版率有 80% 之多。笔者就有不少朋友不习惯电脑里预装的 Windows 7,在小区找电脑维修人员将正版操作系统换成了盗版 Windows XP。

 

互联网上每天都有一些攻击者在四处漫游,他们喜欢使用一些黑客工具对互联网的某段 IP 进行随机的扫描侦察,当他们发现某处存在防御弱点时,便会伺机入侵。

 

这就好比有形迹可疑的人在社区漫无目的地闲逛,当他发现某户人家门窗没关好时,就可能尝试入室盗(和谐)窃。大量盗版的 Windows XP,就像没有关好门窗的房间,随时有被入侵的可能。

 

不光 Windows、Office 这种软件存在漏洞时可能导致电脑被入侵,当一个软件普及程序很高时,比如杀毒软件、下载工具软件、聊天工具、视频播放软件、输入法软件、浏览器软件,如果这些软件存在安全漏洞,就会被入侵者利用。

 

经常有黑客高手试图挖掘这些软件的漏洞,正义的黑客会及时把发现的漏洞通知给软件开发商,要求软件开发商尽快修补。而另一类黑客则会迅速利用不为人知的软件漏洞大肆入侵,控制成千上万台电脑组成僵尸网络,或者把漏洞信息高价出售给另一群攻击者。

 

黑客远程入侵与蠕虫病毒爆发

 

历史上曾经有多款国外杀毒软件的系统漏洞被小范围披露,黑客针对这些漏洞开发出批量抓鸡工具(就是简单扫描实现大批量入侵的攻击程序)。运行这些攻击工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批量入侵。

 

现在,你的电脑中毒可能和你本地的操作一点关系也没有。黑客可以在数千里之外,将木马后门程序植入那些存在安全漏洞的电脑里,从而完全控制这些电脑的资源。有许多普通人刚配置好的个人电脑就是这样被入侵的。

 

一些资深老网民可能记得这种经历:电脑开机没多久,屏幕上就弹出一个对话框,RPC 服务中止,Windows 将在 60 秒内重启。重启之后,再次重复这一过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冲击波蠕虫病毒自动攻击联网的 Windows 电脑系统漏洞造成的结果。

 

2003 年,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政府网与武汉经济信息网 7 月 23 日突然瘫痪,与其链接的市党政机关群 82 家单位办公受到严重影响。相关技术人员查明,入侵病毒是一种变异的蠕虫病毒,身份无法确定但其性质与美国电影《黑客帝国 2》中的“史密斯”病毒极为相似,可大量进行自我复制,以堵塞网络通道。

 

据悉,病毒入侵现象在22日下午4时许已零星出现,大规模入侵于23日凌晨爆发。

 

记者 23 日上午 8 时至 9 时数次尝试登录两网站,未果。事发后,该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连夜清除病毒,但该病毒也同时在三镇多个地区出现。

 

武汉市信息中心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种种迹象表明,此次病毒入侵很可能是黑客入侵且人数众多,有关人员正在核实并追查源头。据了解,因武汉经济信息网站主要是提供商业服务信息,所以不排除有商业竞争对手恶意破坏。而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此前,曾有人冒充应聘人员混入中心,并对中心人员有过此类威胁。

 

几天后,中新网 7 月 27 日电,武汉市公安局网监处 26 日证实:武汉政务网此前一度瘫痪是防毒措施不健全,被病毒侵入所致,与传闻的黑客入侵无关。网警调查后发现,自 22 日下午 4 时起,该网站遭到 MS-SQL 蠕虫病毒入侵,由于防毒措施不健全,与其链接的有关委办局及区级政府安装的 MS-SQL 2000 数据库服务器未安装补丁程序,导致部分网络上的服务器感染病毒,并相互传播,产生大量无用信息包(垃圾访问包)访问政务网防火墙,半小时内就达 2 亿多个,阻塞了武汉政务网与互联网之间的通道,使用户无法正常访问。

 

上面这个看起来惊心动魄的攻击案例,就是运行在 Windows 系统上的 SQL Server服务器软件未打补丁造成的。比起黑客的随机扫描行为,蠕虫病毒就像一头被激怒了的莽撞的大象,在互联网上一路狂奔,随机闯入防守脆弱的网络,然后造成严重的破坏。

 

当年的 SQL 蠕虫王曾经取得辉煌的攻击成果:

 

1.美国花旗银行的 13000 个自动柜员机(ATM)中的多数不能处理客户的交割业务;

 

2.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都发生了网络堵塞,导致网络速度缓慢;

 

3.日本广播协会 NHK 电视报道,严重的网络堵塞使日本部分互联网连接发生瘫痪;

 

4.在韩国,几百万互联网用户因大韩电信和南韩电信指挥传输的电脑无法运作而受影响;

 

5.在中国,信息产业部新闻处和国家计算机中心有关人士证实,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大部分省市的网络不同程度地发生故障;

 

6.蠕虫病毒发作 5 天后,英国的市场调查机构估计,全世界范围内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12 亿美元。

 

近年来,蠕虫病毒的爆发机会越来越少,成为几乎被人遗忘的病毒。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正版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已经集成了性能优良的 Windows 防火墙。Windows 防火墙有效地阻止了蠕虫病毒发送的攻击数据包,避免了网络堵塞,使蠕虫病毒的传播被阻止。

 

在一些盗版 Windows 操作系统中,盗版商竟然默认关闭了这个重要的防御工具,那些自以为是的盗版软件发行者认为 Windows 防火墙的性能不佳。而且,随着盗版组织商业模式的变化,这些人还会蓄意给盗版 Windows 留下后门,比如给所有安装这个盗版系统的用户分配相同的用户名和空密码,盗版组织在用 Ghost 灌装的盗版Windows 中预装商业软件来获利。

 

现在,安全厂商观察到的蠕虫病毒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利用社交网站的安全漏洞传播恶意程序或者钓鱼网站成为一种新型攻击——XSS 蠕虫。

 

在 Twitter 和新浪微博,都曾经多次遭遇黑客恶搞,攻击者发现微博程序存在XSS 漏洞(一种跨网络域的漏洞攻击),攻击者制作了一个特别的攻击页面,通过微博评论将攻击网址发送出去欺骗其他网民点击。点击之后,立刻被攻击成功,所幸这个利用 XSS 漏洞攻击的黑客并无恶意,中招微博用户只会关注这个攻击者账号,并自动转发一条带攻击链接的微博。于是,在短短的 1 小时左右,新浪微博就有数万网民遭到攻击。这就是新型 XSS 蠕虫的形态之一,攻击者可以将攻击链接设定为钓鱼网站,或者通过 XSS 攻击传播病毒下载链接,攻击者能制造和冲击波蠕虫病毒类似的轰动效应,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信息安全事件。

 

另外,国内安全厂商金山毒霸还发现有攻击者利用 QQ 群空间来制造蠕虫病毒。

 

病毒作用利用 QQ 的快速登录功能,自动在后台登录 QQ 群,将病毒程序文件副本上传到中毒用户的所有 QQ 群中,由于 QQ 群共享文件具有自动分享的能力。QQ 群的成员会看到一个新文件被分享了,病毒可能伪装成一部热门的电影视频或者一个搞笑的图片来欺骗其他人点击。如果有人双击打开病毒上传到 QQ 群共享空间的恶意程序,便会立刻中毒,新感染的病毒再将自身上传到若干个新的 QQ 群空间,这类新蠕虫病毒就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通过 QQ 群实现传播。

 

本章总结

 

现在,聪明的读者大概知道本章问题的答案了:不懂安全的人上网,电脑沦陷的时间最短可以只是几分钟。

 

在移动互联网日益风行的今天,蠕虫病毒会重新在手机上泛滥吗?暂时还没看到,因为现在的攻击者,其攻击目的不是制造网络瘫痪,而是直接牟取经济利益。发起大规模攻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某款普及率很高的应用软件被发现存在严重安全漏洞,蠕虫病毒就可能在一夜之间卷土重来。

 

网民该如何防御这种攻击呢?其实这并不难,不是安全专家,也可以有效防御电脑被攻击。

 

第一,建议网民使用正版操作系统,如果你买的品牌机、笔记本已经预装了正版 Windows,那就充分使用它,别把正版的格式化,再装一个盗版的系统。预装的系统已由专业人员配置了防火墙系统,在出厂之前,一些 Windows 安全漏洞已经修补妥当,被入侵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第二,如果不得不使用盗版 Windows,联网前先在控制面板中启用 Windows防火墙,联网后,第一时间使用 Windows Update 描述安装系统补丁。笔者曾经看到不少朋友在 Windows 提示需要下载安装补丁时,总是去点“否”,不由得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你是不会这样做的,对吧?

 

第三,关注一些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新闻,当安全厂商发布重大警报时,早做防范,避免自己的电脑成为牺牲品。

 

第四,对于 QQ 群中出现的新鲜事件,收敛一下好奇心,避免打开未知的可疑程序而中毒。记住,任何一个不清楚其用途的可执行程序,都不要轻易双击它。在杀毒软件报告可能有危险时,应按提示停止运行。

 

作者简介

 

李铁军,2002年起加入金山毒霸团队,此后一直从事反病毒第一线的工作,亲历蠕虫病毒爆发、盗号木马、网页挂马泛滥的时期,多年来深入观察互联网黑色产业链,对网络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非常了解。本人也经常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中讲解网络安全事件,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科普有丰富的经验。

 

媒体评论

 

对普通用户来说,互联网安全是一件很深奥的事情。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了人的器官,如影随形,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作者李铁军,作为金山毒霸的资深反病毒工程师,用他十几年的业界经验深入浅出地告诉你,安全其实很简单,只需一点点安全常识就能阻止网络犯罪。

 

——傅盛,金山网络CEO

 

 

 

看完《筑墙》,我不由得感叹,早应该有这样一部面向普通用户的信息安全指南了!

 

我是2001年开始从事杀毒软件研发工作的,那时电脑还是少数人使用的东西,但是信息安全问题就已经存在了。记得20028Nimda蠕虫爆发,大量电脑中毒瘫痪,我赶去广州帮助很多企业客户清除病毒,当时就感受到,在对抗病毒的战斗中,杀毒软件只是工具,让用户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十几年来,互联网急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如影随形。从病毒、蠕虫到挂马、盗号,再到现在的钓鱼和智能手机病毒,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威胁着我们的互联网生活。《筑墙》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告诉普通用户如何应对这些威胁,如何避免被不法分子所侵害,非常实用。正如此书的副标题所说,只需“一点点”安全常识,你就能避免99%的安全威胁!

 

——陈睿,金山网络副总裁

 

 

 

前言

 

长年和病毒、木马、钓鱼网站,这些网络黑色产业打交道,深知普通网民在这些专业网络犯罪团伙面前有多脆弱。

 

最早,那些病毒开发者是以炫耀技术为目的,比如,CIH病毒就是早期计算机病毒的佼佼者,这个病毒中首次出现了可以破坏主板 BIOS的数据,让崩溃的 BIOS初始化系统失败,中招电脑给人的感觉就像主板电路物理损坏,中毒电脑不去送修的话,就无法开机。CIH病毒还会尝试将硬盘所有物理扇区的数据都用垃圾信息替换掉,以彻底破坏计算机硬盘数据,不过,因为在重写数据的过程中导致系统崩溃,所以硬盘上的大部分数据可以被修复还原。

 

在蠕虫病毒时代,病毒作者发现一个高危系统漏洞之后,不是像今天这样去入侵大型计算机网络而获利,而是立刻编写一个让网络堵塞、瘫痪的蠕虫病毒,让蠕虫病毒沿着计算机网络快速、自动地复制传播,病毒作者的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有能力让网络瘫痪而已。当然,这种蠕虫攻击会给商业公司及政府机关的网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国内某次 ARP网络蠕虫攻击就曾经造成中国大陆多个机场的自动检票系统失灵,并在同一时段,令所有机场陷入混乱。

 

IM软件未成为流行应用的时候,电子邮件的使用更为普及,邮件蠕虫曾经严重泛滥,甚至出现了 Mydoom邮件蠕虫和 NetSky邮件蠕虫的开发者之间的竞赛,两个蠕虫之间相互消灭,竞相传播。在企业电子邮箱充满垃圾邮件,无法提供正常电子邮件服务的时候,病毒的增长戛然而止,竞争结束了,病毒开发者设定了在某个特定时间停止传播病毒。

 

前面这些是病毒开发者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病毒开发者高超的开发技巧赢了软件工程师的尊敬,普通网民也视病毒开发者为软件天才。

 

后来,写病毒不再是高深的技巧,制造病毒的门槛在降低,一部分人开始尝试利用病毒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这种收益非常惊人,它比许多正当的职业更容易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病毒黑色产业。

 

最典型的灰鸽子木马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不法分子,用灰鸽子控制上万台肉鸡的组织动不动就对一些网站发起 DDoS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令网站无法提供正常服务),他们可以轻易得手,可以公开出售 DDoS攻击服务:有人愿意花钱购买 DDoS服务来攻击商业对手。

 

一些人利用灰鸽子入侵他人计算机,通过收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数据来进行买卖。专业为灰鸽子提供升级加壳免杀服务的程序员也能获得丰厚回报,甚至一些人转型为灰鸽子教师,开班收徒,赚学费也弄到了不少钱。

 

病毒黑色产业变得越来越专业,分工也越来越清晰,从病毒制造、升级、传播、盗号、洗号、通过第三方游戏交易平台洗钱都有专业的人来干。

 

杀毒软件和病毒作者展开了激烈的技术竞争,杀毒软件的防御体系不断完善,病毒的破坏和入侵暂时减弱。网民人数多年来成倍增长,未来大概每个人都会成为网民。黑色产业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在增长,因为大部分新增网民对网络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网络购物成为新时尚后,几年间,没有技术含量的钓鱼网站攻击给网民造成的危害就超过了病毒木马。

 

以往,一个攻击者可能需要一台电脑去尝试入侵。随身带着笔记本,总显得目标过大。现在,攻击者只需要一部安卓手机就可以办到了。也许,到贵公司前台面试,或者一个电梯工人、快递员,就可能通过装在口袋里的安卓手机干很多事。

 

现在,以病毒木马、钓鱼网站为首的黑色产业正在非常明显地向移动互联网转移。我们每个人使用的智能手机里,存储的数据已超过早些年的家用电脑。在手机上玩游戏、刷微博、逛淘宝和朋友聊微信、做银行理财。手机对攻击者来说,就是一个宝库。拿走手机里的数据,比小偷入室盗(和谐)窃的难度小多了。

 

怎么办?科技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难道为了安全就让我们放弃这些,回到过去吗?这怎么可能。把安全托付给安全软件就好了,我才懒得搞明白安全是怎么回事。持这个观点的人大错特错了,安全是自己的事,如果你完全托付给安全软件,结果一定会令你失望,因为有许多攻击方法是安全软件不能解决的。比如,有人找你要银行卡号,你想都没想,就交给他了。你说,安全软件能搞定吗?

 

作为一个杀毒软件工程师,一直有一个梦想:每个人都不再依赖杀毒软件。一台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其性能会更好,如果只做正经应用,永远不染病毒的话。如果计算机里没有病毒、没有钓鱼网站,那些聪明的程序员就能做出改变世界的新应用,计算机网络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实际上,你是可以做到不依赖杀毒软件的,这并不难。只需要掌握一点点安全常识,就能获得对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的免疫力。如果安全意识再强一点儿,用病毒木马、钓鱼网站来做黑色产业的人,准给饿死。

 

这是我打算写《筑墙——只需一点点安全常识就能阻止网络犯罪》这本小册子的初衷,不用担心安全的网络会给你带来更多欢乐!

 

注:为和谐敏感词,文章有略微变动

  • 大小: 315.7 KB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